欢迎来到中国PA视讯研究会劳动教育工作委员会!

中国PA视讯研究会是由北京大学、清华大学、中国人民大学、北京师范大学、中国科学院、中国社会科学院、中国工程院等全国重点科研院校、科研单位和众多著名教育家、科学家等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共同发起、经国务院批准、民政部核准登记、由教育部主管的全国性一级社团组织,是中国PA视讯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领域的最高学术团体。

全国服务热线

010-83796770

HOME 当前页面: 网站首页 > 新闻资讯

实践与反思

time.png 2025-06-07

eyes.png 9人浏览

一一五七指示的历史回响与当代启示

1966年5月7日,毛泽东发表的“五七指示”如同一块投入湖心的巨石,激荡起中国教育史上一段波澜壮阔的篇章。五十八年后的今天,当中国教育站在“双减”政策落地、素质教育深化改革的节点上,回望这段历史,我们既需理性的审视,更需以辩证眼光挖掘其遗产中的现实价值。


一、五七指示:一场打破围墙的教育实验

“学生以学为主,兼学别样,即不但学文,也要学工、学农、学军……”这段饱含革命理想主义的论述,实质是对传统教育“重书本轻实践”“重知识轻劳动”痼疾的激烈批判。在五七指示的推动下,中国教育展开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社会实验:课堂延伸到田间地头与工厂车间,知识分子的“白专道路”被劳动人民的实践经验所取代。这场实验的初衷,是弥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鸿沟,让教育真正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。


不可否认,这场实验的代价是沉重的,导致了一代青年错失系统学习的机会,科学技术领域出现人才断层。但若仅以“历史错误”概括五七指示,则可能忽视其深层的教育哲学价值——它以一种近乎偏执的方式提醒后人:教育若脱离实践,终将成为空中楼阁。

二、从“上山下乡”到“劳动课程”:实践教育的血脉赓续

今天的素质教育改革中,劳动教育被写入新课标,中小学开设烹饪、木工、种植课程;高校推行产教融合,鼓励学生参与乡村振兴与社会调研。这些举措与五七指示中“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”的理念遥相呼应。当浙江某中学的学生在校园农场收割稻谷时,当深圳小学生走进华为车间体验智能制造时,我们看到的是一种更为理性的实践教育回归。

这种回归并非历史的简单重复,而是对五七指示精神的重构:劳动不仅能树立正确思想观,而且是培养生存能力、塑造健全人格的载体。五七指示的教训告诉我们,实践教育需要尊重学科规律——田间劳动不能替代物理公式的推导,但物理公式的推导若能与机械维修、工程实践结合,方能真正激活知识的生命力。

三、纪念的真正意义:在探索中传承,在反思中前行

纪念五七指示,就是为了在复杂的历史褶皱中寻找教育改革的恒定坐标: 教育不能脱离时代,但更需超越时代;不能远离土地,但更需仰望星空。今天,当我们在素质教育的田野上播种未来时,或许应当以更从容的姿态,将这段历史化为养分——既不忘“劳动创造人”的唯物史观底色,亦不丢“和而不同”的文明胸襟。唯此,方能让教育真正成为照亮民族复兴的永恒火炬。

友情链接:小偷程序  镜像站群